这35个理财避坑知识,不能保证让你挣钱,但绝对让你少亏钱。
朋友们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,检查自己的理财组合。
任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方法都不算理财,任何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理财方式,都是吃力不讨好的。
想要实现年化10%的平均收益率,只需要每天关注几分钟,特殊时期稍微加大关注即可。但想要要实现年化20%的平均收益率,你需要全天候投入,而且最终结果往往是还不到年化10%的平均收益率,甚至大多数人都是亏的。
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,还有工作和家庭,还有生活和娱乐,理财只是助力,不是全部。
估计在在许多人的眼里,银行=安全,所以才会买银行理财产品,但是!买银行理财产品,也有很多陷阱哦。
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可以说很火爆,一是因为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很多,二是因为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。
估计很多小伙伴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也是:低风险、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,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,但也不总是这样。
之前就有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“零收益门”、“负收益门”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。小伙伴们要明白:理财产品的稳赚只是传说,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,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,有的甚至连本金也不保。
经验最重要,前期多付出,以后少亏钱。
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或者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,积蓄没有多少,希望大家能够提前演练理财,第一前期没多少钱亏了可没那么心疼,第二早吃亏吸取经验以后才会更强大更如鱼得水。
暂时浮亏别担心,只要确信会涨起来就行。
有些人买债券,最近有些波动心态就不行了,这就是锻炼的时机。
对于指数,我们极其确信会涨回来,对于债券,我们完全确信会涨回来,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无非是半年后取出来还是一年后取出来,如果不打算取出来就更不用担心了。
一般情况,风险和收益是相关的,风险高收益就高,风险低收益就低。
没有风险为0收益很高的产品,如果有人说有,那风险就是他是骗子。
这就需要你自己权衡风险和收益接受能力,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,也没必要完全一致,不同的偏好有不同的策略。
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募集期、清算期,这两个会让理财收益被摊薄。
通常情况下,银行一般会声称,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,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或者不计息。
如果我们买入时间较早,而那个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,那么我们的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。
比如: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.5%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,从9月26日开始销售,10月7日才结束募集,10月8日起算利息,30天到期后,又有10天的清算期,也就是说,购买的这款产品,空档期是22天,这20多天的空档期,可不就“摊薄”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。
年华收益率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我不用多说了,大家都清楚了。
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,任何理财产品的宣传都是负有法律责任的,只要出现这五个字,年华收益率,那么后面的数字就是真实的,无论是过去成绩还是未来保证,都是可信的。
很好理解,但是很多人不能执行,这也是前面关于时间和精力的论述,我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到扩大本金上来,开源节流,多挣钱,搞副业,缩减不必要的开支,很多时候可能比理财收益都要高。
我们是理财,不是赌博,侵蚀本金是不能接受的。我们需要在保证本金能够取回来的同时,获得最大化的收益。
这里有个浮亏的概念,比如你买了一只基金,买了就跌,只是你已经有亏损了,但是你还是没有取出来,继续放着,相信一定会涨回来,这时的亏损就是浮亏。
但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浮亏接受能力,我的浮亏接受能力是20%,每跌5%、10%我就会去分批加仓,平摊成本,然后实现后面稳稳的收益。